桂阳千家坪:南方远古獠人的发源地
01
八千年前,在广袤的湘南大地上活跃着一个神秘的人类族群。这个人类族群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个人类族群就是南方远古的先民——獠人。
獠人又称“僚人”,曾长期居住在南方的南岭一带。在古志史籍中,从魏晋至明代是有记载的。南方远古先民獠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这个历史的谜团,湖南省桂阳县境内出土的千家坪遗址会帮我们掀开神秘的面纱,笔者在此文中慢慢叙说。
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就有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在南岭桂阳这方青山绿水间。1964年,湖南省地质勘探队来桂阳县普查地质情况,他们在该县流峰镇上龙泉村东面石山的岩洞发现了古人类居住的遗址。在很久很久以前,此地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岩洞的西边有一条清澈流淌的龙泉水。这种天然优良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原始人类狩猎居住。经过湖南省地质勘探队员们在岩洞内挖掘,发现有大象、野猪、熊、犀牛等古脊椎动物化石,更令人惊讶的是还发现了一枚古人类磨制使用过的刻纹骨椎化石。据考证,这枚刻纹骨椎是原始人类缝衣物的工具。这枚刻纹骨椎长5.2厘米,通体呈圆柱形,中部稍粗,最大直径为0.69厘米;表面光滑,中部刻有成对的横道纹饰,两端残缺。这枚刻纹骨椎至今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幼物研究所。这枚珍品的出土,证明早在1万至20万年前旧石器晚期,地处南岭山脉的桂阳就有原始人类居住了。因此,该遗址被命名为“上龙泉遗址。”从侧面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居住在上龙泉的原始人类也是舂陵江千家坪獠人的祖先,而且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剩余87%桂阳上龙泉村山洞里发掘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刻纹骨锥
桂阳上龙泉人类古遗址
02
自古以来,舂陵江就是桂阳的母亲河,闪烁着千年的历史光芒。千家坪遗址位于桂阳县仁义镇三都村的舂陵江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路向北可通往衡阳;陆道西去永州;东南横渡舂陵江通往郴州;南面过临武、蓝山,可达广东、广西。这个地方,也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桂阳舂陵江千家坪遗址江段
桂阳舂陵江千家坪遗址
201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队对千家坪进行抢救性挖掘。该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60米,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整个遗址共发现六层,其中第一、二层为晋唐时期的墓葬,第三层为商代时期遗存,第四、五、六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成为千家坪遗址的主体。遗物极为丰富,陶器有罐、碗、杯等,石器有石斧、石刀、石箭头。白陶的出现,是千家坪遗址发现的最大亮点,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不仅数量众多,白陶的图案精美,风格多样,在国内也很罕见。史前文明白陶图案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已经形成有规律的文明符号和记事方式,也是人类开始表达生活情感和思想的起源。从发掘白陶纹饰图案的遗物判定,该遗址至今有八千年的历史。千家坪的白陶表面呈现各种精美诡谲的图案,反映出当时人类在审美的艺术构架意识下,作为祭拜神灵的表达方式,其意识形态还留在思想的表面层次。因为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他们显得十分的渺小。他们只能从幻想中想出日月山川和神鸟神兽图案。从某种意义来说,楚地的巫术也起源于这个时期。正如桂阳作家欧阳朝夕先生说:“或许在当时,人们的精神进界,人可与天地万物同构,其意识形态的层面似乎还未脱离万物有灵的多种崇拜,遍地神灵,巫满乾坤。”楚地的巫术是企图用超自然的某种神秘力量对人类族群思想和事物加以控制,从而达到某种影响力。史前文明的千家坪獠人也一样。例如,与桂阳依山傍水的临武的傩戏,就是从巫术演变而来,至今也保存着巫傩的原始文化习俗特性。临武傩戏,也称“临武鬼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为主,其内容也与巫术的鬼神有关。临武傩戏的鬼神獠牙面具,却与千家坪出土的白陶神兽獠牙图案有几分相似。这点,也引起湖南考古大家孙文辉先生的关注。
桂阳千家坪陶炉遗迹
桂阳千家坪新石器时代的石簇箭头
桂阳千家坪出士的白陶陶器(现存郴州市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桂阳千家坪古代墓葬
史前的千家坪獠人开始形成自己的文明符号。从出土的大量白陶可以推断,他们秉持万物有神灵的思想,把艺术的造型图案绘刻在白陶上,涵盖了日月星辰、江河山川、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等内容。从千家坪神兽獠牙图案仔细观察,其图案开始有固定思维的创作意识,嘴上龇出獠牙,大眼怒瞪,面容狰狞,有些吓人。当时的千家坪獠人用简炼的线条描画在白陶上,取意象和形态,展现出八千年前的灿烂文明。因为距今一万年至八千年间,是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的过渡期,千家坪的獠人还是处于狩猎的时代。这从千家坪出土众多的动物骨骸,也足以证明这点。
03
2005年,湖南省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沅水北岸的高庙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白陶。更令人惊奇的是还发现了一处大型祭祀场所,这处祭祀场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宗教祭祀场所遗址。高庙遗址地处安江盆地,这里气候温润,物产丰美,也适合人类生存。在七千年前,有一支以狩猎为生的千家坪獠人跋山涉水来到安江盆地定居下来,创造了灿烂的高庙文明。另外,考古大家孙文辉先生发现,高庙遗址出土的白陶上,也绘刻有神兽獠牙图案,这同桂阳千家坪出土白陶上的神兽獠牙图案是一样的。从这点可以证明,高庙獠人是从桂阳千家坪獠人迁徙过来的,也说明千家坪獠人是高庙獠人的先祖。
神兽燎牙,可谓是南方獠人的一个图腾。他们把动物最锋利的牙齿奉为巫术宗教的图腾,共同遵守着这个獠人大族群的行为规矩。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个用青铜制作的獠牙面具,却同高庙遗址出土白陶上的獠牙图案又有几分相似,会不会三星堆人又同高庙獠人有一定的联系呢?为此,笔者在手机微信上同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向以鲜先生聊到这个话题。他的回答:“是有!”孙文辉先生根据南方獠人迁徙的方向考究的遗址分析,他们从南岭桂阳千家坪,迁徙到安江盆地的高庙,往北到澧阳平原,再到江汉平原,入南阳盆地,再进入中原地区。四千多年前,南方獠人与大禹部落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南方獠人部落战败,首领被杀。部分獠入逃入西南的四川、重庆、贵州一带,变迁融合成为仡佬、侗、土家、苗、仫佬、黎、彝、毛南等民族。另一部分又退回南方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一带,演变融合成瑶、壮、傣、越等民族。
临 武傩戏獠牙面具
国内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獠牙面具
桂阳千家坪獠人头部装饰品———石珠
在封建王朝,所谓“獠”是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蔑视贬称。古代史籍中,将獠人后裔的民族称之“俚獠”或者“夷獠”,也有常将俚僚(獠)并称的。从秦汉和西晋时期,战乱纷纷,引发持续动乱的几个世纪中,中原汉人移民南迁,珠江流域的族群部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魏书/獠传》记载:“往往推一长者,叔不跟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贵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双,使其子弟自吹击之。”这是指点四川、重庆一带的“南平獠”。当时各地的獠人部落皆有獠王统治,父亲死以,将由儿子继任獠王。关于这一带的西南獠人生活习俗,大诗人杜甫是有诗描述的。唐大历元年(766)暮春,杜甫从重庆的安云迁居到夔州(今奉节县),曾作《示獠奴阿段》云:“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此诗是杜甫写给獠奴阿段的,其诗意也描述了南平獠人的生活习性,很有研究价值。《隋书/地理志》记载“僚(獠)户,富室者频频参夏人(汉人)为婚,殊与华不别。”从这段史料说明,南方獠人经过长期的演变进程,在隋朝时,部分南方獠人逐渐接受了汉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甚至与汉人通婚,融入汉族。
中原的汉族人迁移南方,因土地生存问题常与南方獠人发生战争。据《旧唐书》记载:“武德四年(621),置南扶州(今广东信宜市)及五县,以獠反寄泷州(今广东罗定市),二年獠平。”唐高祖武德四年,南方獠人与大唐王朝发生了第一次战争,次年被平定。宋《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四年(640)三月,窦州(今信宜市)道行军总管党仁弘击罗窦反獠,破之,俘七千余口。”唐太宗贞治十四年三月,南方獠人与大唐王朝发生第二次战争,还被俘七千多人。《新唐书/高宗传》记载:“永徽二年(651)十一月,窦州、义州(今广西岑溪县)蛮寇(南獠)边,桂州(今桂林市)都督刘伯英败之。”唐高宗永徽二年十一月,南方獠人与大唐王朝发生了第三次战争,被都督刘伯英平定。在唐朝,因南方獠人起义被镇压,大部分獠人逃入深山与瑶人杂居,南獠开始发生了变化,史书上称作“瑶僮。”
04
有学者认为,南方獠人在唐代就消失了。但笔者考究,并没有消失。南方燎人只是在史书上改了一个“瑶僮”的称呼而已,消失的时间应该在明朝晚期。消失的原因也是因为战争。在明朝,大明朝廷跟南方的瑶僮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明史》上还是有记载的。
据《明史/陈璘传》记载:“总督凌云翼大征罗旁,先下令雕剿。璘所破凡九十巢。已,分十道大征。璘从信宜入,会诸军,覆灭亡,以莫地置罗定州及东安、西宁二县。”又据《明史/凌云翼传》记载:“克巢五百六十,俘斩招降四万二千八百余人,邻境瑶僮皆惧。”明万历四年(1576),南方瑶僮与大明王朝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两广总督凌云翼调集20万人分10路人马征讨南方瑶僮,是年十月出征。高州参将陈璘率军从信宜进攻怀乡。陈磷连续荡平90个瑶寨,大部分瑶僮被杀。通过罗旁战争后,凌云翼统帅的10路人马总计攻下560个瑶寨,浮斩招降瑶僮42800余人。广东、广西两地瑶僮十分害怕。逃往广西深山的改称僮(即壮族);退居广东岭南地区的,发展成瑶族。因此,南方獠人真正消失的年代是在明朝晚期。
总之,南方獠人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和融合,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我们从南方和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中,能够看到他们仍然保持着某些南方獠人生活的影子。南方獠人在历史上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对多个民族广泛的称呼。若你问南方獠人的发源地在哪里?千家坪遗址出土八千年前的白陶獠牙图案告诉你:“南方獠人的发源地就在南岭桂阳舂陵江边的千家坪!”
作者简介
雷晓明,原名雷小明。作家、诗人。有三十余年创作经历。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歌月刊》《湖南文学》《羊城晚报》《百花园》《芳草》《散文选刊》《鸭绿江》《名家名作》《特区文学》《诗歌月刊》等上百家刊物。曾获全国首届打工文学诗歌奖、全国红三角诗歌节诗歌奖、全国乡土诗歌奖、《小溪流》杂志儿童文学奖、《湖南文学》杂志文学创作奖、桂阳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在别人的城市》、长诗《驿动的散曲》,小说集《小三》,历史专著《郡县之韵》《印迹拾遗》。
为了帮助桂阳求职者尽快找到工作
我们建立了100个桂阳人才网求职群
请添加以下二维码进群直达打工作
☟☟☟
每周推荐桂阳好农货
天然绿色无污染
就到桂阳益农社
扫描拉你进福利群
猜你需要
▲直接下单▲股票配资口碑排行榜
发布于: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