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周年日,而今年刚好是77周年。在这个日子的头一天互联证劵融资网站,也就是9月2日,是日本法西斯签投降书的日子。
1945年9月2号上午9点,日本向盟国的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从纪录片画面中,可以看到领头的日本代表穿着燕尾服,头戴西式高脚帽,瘸着腿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走向投降签约仪式,着实引人注目。
日本投降仪式
看到这个投降仪式画面时,我就在想,怎么这个日本代表瘸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难道日本当时没人了吗?派个残废来当代表,而这个代表,经纪录片的介绍,才知道他就是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前来签字的时任新任外相的重光葵,重光葵之所以行动不便,是因为他的左腿装的假肢。
而他的这条断腿,就是13年前,也就是1932年。在上海虹口公园的一场爆炸中被炸断的,事实上,那场爆炸是一个有预谋的刺杀行动。史称“虹口公园爆炸案”。
展开剩余93%目标正是刚在淞沪战争获胜的,嚣张狂妄的日军,在这次爆炸案中,除了时任日本驻华大使的重光葵,被炸断左腿外,还有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重伤不治而亡。
日本驻沪居留团团长-河端贞次 当场毙命,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被炸瞎了右眼,此外,还有多名日本军政要员受伤。
虹口公园爆炸案振奋了全国,给张狂的日军迎头一棒。那么,这场成功的刺杀行动,究竟是谁策划的呢?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1932年4月的一天,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京沪卫戍总司令的陈铭枢,身着便装满面愁容地,出现在“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的家中。
陈铭枢找上王亚樵,自然不是闲谈,而是明面上不好办的事儿,需要王亚樵暗中相助,那就是破坏日军于4月29号将要在虹口公园举行的“淞沪战役祝捷大会”,那么,这个祝捷大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一,陈铭枢又为什么非要找江湖人士王亚樵出马呢?1932初,日本陆军驻上海武官田中隆吉,伙同日本特务川岛芳子。在上海自导自演了“日僧事件”,企图挑起中日冲突,1月28号,日军从闸北分三路,向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
上海战事爆发之后,日本方面就迅速组建了上海派遣军,由前任陆军大臣、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充当总司令官。白川义则参与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并长期在关东军任职,一直做到了关东军司令,日方派他来,就是想速战速决,立刻解决上海战事。
白川义则
1932年2月29号,白川义则抵达上海,指挥日军战事,由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让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孤立无援,不得不放弃大片阵地,撤退到上海市郊抵抗。
3月3号,经过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斡旋,日本宣布停战。但是就在国际联盟,还在调停之际,白川义则却狂妄地对外界宣布,他要在4月29号,也就是日本天皇生日这天,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庆祝淞沪战争的胜利。
白川义则此举,令全国的爱国军民群情激愤,作为19路军的直接上级陈铭枢更是忍无可忍,于是他赶赴上海,约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秘密商议对策,计划捣毁日军的祝捷大会。
可当时正处在中日双方停战会谈之际,这要是被日方知道了,是十九路军干的,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上海就会重燃战火,所以,这个行动只能在暗处进行。
陈铭枢思来想去,就找上了王亚樵,要说破坏日军祝捷大会这事儿,
如此机密,事关中日双方和谈的走向,陈铭枢怎么就信得过王亚樵呢?再说这上海滩的江湖大佬可不少啊,还有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等。
陈铭枢怎么就没考虑其他人呢。王亚樵,安徽合肥人,他不仅是有十万帮派会员之众的斧头帮帮主,更有“暗杀大王”的称号,王亚樵稿暗杀,不是杀其他帮派的对头,而是杀贪官污吏,日本侵略者和汉奸。
王亚樵
王亚樵和十九路军早有来往,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王亚樵将斧头帮改组成“铁血锄奸团”,配合十九路军作战,对日寇展开暗杀活动。
1932年2月29号,他和自己的老部下,当时在十九路军担任团长的余立奎,就策划了炸毁日军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的行动。王亚樵从“铁血锄奸团”里,精心挑选了两名水性特别好的成员,潜入水中,在出云舰的底部,安装了炸药和水雷,并成功爆炸。
只可惜,由于炸药的威力不够,安置的位置也不当,出云舰只被炸出了一个大洞,并没有伤及到根本,出云舰事件没有得手,王亚樵本就懊悔不已。
这之后,白川义则指使日本浪人等亡命之徒,到处放火焚烧,残害上海市民,更是让王亚樵感到愤怒,他早就想把白川义则这个杀人魔王除之而后快了,王亚樵正愁找不到机会时,白川义则突然宣布要召开“淞沪战役祝捷大会”,这到是一个刺杀的好机会。
这时,正好陈铭枢又找上了门来,要与他商议,捣毁日军祝捷大会的事情,两个人简直是一拍即合。但是,接下来就有一个难题摆在他们俩面前。
二,寻朝鲜友人帮忙这次祝捷大会,日军怕出事,禁止中国人参加,仅允许日本人和朝鲜人以及他们特邀的外国人进场,这样一来,铁血锄奸团还怎么行动呢,于是,王亚樵决定找一位朋友安昌浩来帮忙,那么,这个安昌浩又是什么来头呢?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1919年,朝鲜人民爆发了“三·一”独立运动,但日本统治者对其进行了血腥镇压。于是,数以十万计的朝鲜志士流亡海外,4月11号,朝鲜 复国运动各派领袖,在上海成立了“临时政府”,继续从事着反日复国活动。
安昌浩就担任内务外长,王亚樵找上安昌浩,正是因为朝鲜被日本吞并多年,他们大多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因此,他们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假扮日侨,混进日军祝捷大会现场。加上朝鲜志士们,对日军恨之入骨,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绝不会推辞。
果然,面对王亚樵的请求,安昌浩欣然应允,当时,安昌浩的手下有一个叫金九的人,专门从事组织暗杀日寇的活动,于是,刺杀白川义则,破坏日军祝捷大会的行动,就被安昌浩交到金九的手上。
金九
随后十九路军从华侨捐款中,拨出四万元军费,通过王亚樵转由安昌浩交给金九,作为这次行动的活动经费和善后经费,筹划好一切之后,接下来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寻找到一位合适的具体执行人。
这位执行人,要潜入大会现场执行暗杀,一定是凶多吉少,有去无回,那么,该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位死士呢?
三,尹奉吉出现照片上的这位,就是最终执行这个计划的朝鲜志士-尹奉吉。尹奉吉号梅轩,朝鲜忠清南道礼山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长大成人的他,坚决投身到朝鲜抗日复国运动中。
尹奉吉
1930年2月,23岁的尹奉吉给年轻的妻子留下了一封书信,然后,就离家而去了,这封信,只有七个字:丈夫出家生不还。由此可见,尹奉吉从离家的那一天起,就抱定了要为国捐躯的决心。那么,金九又是如何找到尹奉吉的呢?
尹奉吉离家之后,一路辗转漂泊,终于在1931年8月来到上海,加入了朝鲜志士的抗日活动中,就在淞沪战争结束之后没多久,在上海虹口菜市场卖菜的尹奉吉,敲开了金九的家门。
在金九的回忆录《白凡逸志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尹奉吉最初是为了做大事,而来上海的,所以挑着菜担子,在虹口来来去去,等待着机会的到来。现在淞沪战争也结束了,嗟叹求一死之地之难。因此来找我问有没有,像东京事件一样的计划,如果有的话,希望我能用他。
这里提到的东京事件,指的是1932年1月8日,朝鲜志士李奉昌行刺日本裕仁天皇行动,很可惜,这次行动没有成功,但影响巨大,对日本朝野造成了严重打击,见尹奉吉满腔以身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
金九便安慰他,有志者事竟成,你放心吧。我正为寻找像你这样的人,而苦闷呢。接着金九又试探地问道,日寇在这次上海事件中获胜,正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呢。4月29号他们将在虹口公园内,举行盛大的集会庆祝天长节,你这次去完成一个大任务,如何?
四,临危受命尹奉吉欣然答应,我完全听您的吩咐,现在已下定决心,请赶快分派任务吧。金九选上尹奉吉,作为最终的行动人员。也是有几点考虑的,尹奉吉相貌堂堂,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他刚来上海不久,认识他的人很少,也不容易被人怀疑,最重要的是,他一心为国,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在金九看来,让尹奉吉装扮成日本侨民,混进日本的祝捷大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物色好合适的人选之后,金九要准备的,就是武器弹药了。
考虑到机会难得,要想对日军将领造成大规模伤害,那就必须要使用炸弹,可是,日军防范严密,凡是有日本人聚集的地方,都会有日本工兵前来探测,那么,怎样才能让尹奉吉,成功地把炸弹,带进日军的祝捷大会现场呢
这就是日军普遍使用的军用饭盒,当时,尹奉吉带进场的炸弹,就是长得这个样子,那么,金九是怎么想到这一招儿的呢。当时,日方报纸《上海日日新闻》上,刊登了一则消息说,凡是参加祝捷大会的日侨,都要携带午餐饭盒。水壶还有一面日本军旗。
金九看到这个消息之后,灵机一动,如果将炸弹,做成饭盒和水壶的形状,不就能带进场了吗。
打定主意之后,金九就联系了,十九路军控制下的上海兵工厂,想让他们帮忙制造饭盒和水壶形状的炸弹。于是,上海兵工厂的技师们,加班加点,终于在三天之内,赶制出了二十多个饭盒和水壶形状的炸弹。
为了保证效果,金九还亲自去兵工厂试验引爆,就在金九为炸弹的制造、运输和隐藏而忙碌的时候,尹奉吉也在为自己几天以后的大动作做着各种准备。
五,万事具备他每天都穿上整齐的日式服装,到虹口公园去查看会场的布置情况,并用心寻找行动的最佳地点。
1932年4月26日,距离行动还有3天的时间,尹奉吉正式加入金九的暗杀组织,这张就是尹奉吉当时的留影,我们仔细看一下,照片上的尹奉吉目光炯炯,神态坚毅,他左手握着一枚手榴弹,右手拿着一把手枪,胸前还挂着宣誓的文字,宣誓文字内容:
刺杀前的尹奉吉
为了祖国的独立与自由,我以一颗赤诚之心,加入韩人爱国团,发誓击毙侵华日军将领,宣誓人尹奉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尹奉吉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4月29日的到来,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执行暗杀计划。
1932年4月29日清晨,尹奉吉来到了,与金九约定的地点,金九特地吩咐人买来了牛肉,为尹奉吉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吃饭的时候,两人没有太多的交流,但金九心里五味杂陈,他静静的观察着尹奉吉,可尹奉吉却看似一点儿都不紧张,神情平静而自然,就像一个农夫准备下田干活似的,就吃完了饭。
尹奉吉的泰然自若,让老牌特工金九都非常吃惊,7点过后,尹奉吉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准备出发前往虹口公园,临行前,尹奉吉饱含千言万语地,向金九道了一声:珍重。
这样的时刻,即便是作为老牌特工的金九,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哽咽地说道:日后黄泉之下再见吧。
金九和尹奉吉
六,进入会场4月29日早上7点45分左右,尹奉吉抵达虹口公园,西装革履的他左手拿着日本军旗和饭盒,右肩挎着军用水盒,一看就是前来参加祝捷大会的日本侨民,没有遭到任何阻拦,尹奉吉顺利进了场。
一进会场,尹奉吉目之所及,全是如痴如狂的日本军人和侨民,整个会场洋溢着日军“狂欢乱舞”的胜利快感,面容沉静的尹奉吉行走其中,似乎还有点儿格格不入,但是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异常。
尹奉吉一步步向检阅台靠近,成功地抢到了距离检阅台只有十几米远的最佳观礼位置,10点整,日军耀武杨威地举行了阅兵式,日本参加淞沪战役的约1.5万名军人接受检阅,出席检阅的有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第九师团 长植田谦吉中将,日本驻华公使重田葵等七名军政要人,以及美英法等国驻沪领事,因为金九嘱咐过,不能伤及无辜。
所以尹奉吉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各国领事退场后再动手,十一点左右,阅兵结束,各国领事纷纷退场,此时,会场稍显混乱,于是,尹奉吉趁机一步一步往前挪动,终于挪到了距离检阅台只有五米的位置。
七,刺杀成功11点半,祝捷大会进入高潮,所有日本政要和侨民,都开始高唱日本国歌,18架日本飞机飞越虹口公园上空,检阅台上的7名日本军政要员,面带笑容,得意洋洋。
就在日本国歌即将唱完的时候,尹奉吉抓住机会,突然冲向主席台,拔起了饭盒炸弹的安全扣,奋力将它扔到检阅台上,炸弹正好落在白川义则等人的脚下,只听轰的一声,检阅台上浓烟四起,哀嚎遍地。
炸弹爆炸后,全场乱成一团,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一心赴死的尹奉吉根本没有逃跑的意思。反而将双手伸向天空,高呼“万岁”。随后,现场的日军很快反应过来,立刻包围会场,把尹奉吉抓了起来,但是,面对如虎狼般凶狠的日军,尹奉吉的脸上毫无惧色。
尹奉吉被逮捕时
在场的外国记者描述他,就像一只“愤怒的狮子”,在这起爆炸案中,检阅台上的7名日本政要,非死即伤,无一幸免。
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被炸成重伤,不治而亡,他也成为日军侵华以来,在中国被击毙的日本最高军衔的陆军将领,虹口公园爆炸案发生后,气急败坏的日军出动大批军警,四处抓捕朝鲜人。
为了避免牵连无辜,5月10日,金九在《申报》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题为《虹口公园炸弹案之一函》,由他本人和他带领的“韩人爱国团”对此次事件负责。信中内容:
自署韩人爱国团金九,谋刺日要人之经过,这后面还详细讲了计划与实行,尹奉吉略历,还有一些韩人爱国团的一些情况。当时报纸
金九的这封公开信一出,日军像是找到了怒火的发泄点,疯了一样地四处搜捕金九,然而,金九这时已经离开了上海,隐姓埋名,住到了一个中国友人的家中, 这才躲过了一劫。
1932年12月20号,尹奉吉在日本金泽郊外的三小牛兵工厂工地上被处决,牺牲时年仅24岁,他的尸首被就地掩埋,上面没有任何标志。
结语:金九当年听到虹口公园里的爆炸声后,忍不住出口表达出朝鲜志士们的心声:
“闻此巨响,而大叫痛快者,岂独三千万韩人乎?四万万五千万华人宜有同感也。死于沪战之数万生灵。从此九泉冤魂可瞑目矣。噫!匹夫有志,可夺三军之帅;真诚心忧国者,当此危急之秋,岂可不亟起奋斗乎!”虹口公园爆炸案的惊天巨响,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肆意侵吞朝鲜的重视,国际正义舆论,借此案谴责日本侵华,朝鲜志士们组建的临时政府。
尹奉吉的英勇就义,换来了朝鲜人民对反抗日本法西斯,大大提高了勇气和信心,同时也看到了复国的希望,使一度处于低潮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的转机。不仅如此,这次行动还大大增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激励了两国人民团结抗日。
尹奉吉纪念碑
如今,在中国上海市东北方向的虹口公园(今称鲁迅公园)内建有一座“梅亭”,就是为了纪念尹奉吉(号梅轩)而修建。韩国政府不仅为尹奉吉修建了纪念塔、忠义祠,还将“4月29日”定为“梅轩文化节”,永久纪念这位朝鲜抗日民族英雄。
生当作人杰互联证劵融资网站,死亦为鬼雄。尹奉吉真乃铁骨硬汉,忠义英烈!
发布于: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