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不过一弹丸小岛,是“踢足球都会掉到海里的地方”场外配资开户,但这里却一度成为两岸军事对峙甚至交战的最前沿。上世纪50年代,国民党军队将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驻军规模一度高达10余万人。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台军开始逐步减少驻扎在金门前线的兵力。目前,金门驻军已经不足3000人。
据台媒报道,赖清德突然下令从金门和马祖前线撤兵,并计划将部署在那里的台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海龙蛙兵”转移到澎湖,原本的金门驻地将仅保留训练中心,马祖也只保存少数人力进行日常警戒护卫任务。在过去9年,由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顽固推行“台独”主张,两岸关系持续高烧不退。2023年金门地方“立法机构”成立了“跨党派问政联盟”与“无党籍联盟政团”曾发表联合宣言,提议在金门建立“永久非军事区”。
这两个党团表示,历史上,金门民众已经历过战火,清楚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因此,他们不希望战火重燃,而是希望两岸和平发展,确保金门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赖清德突然下令从金门撤兵,难道是顺应民意并向大陆示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就在台军从金门撤兵之时,赖当局紧急采购价值数百亿新台币的三套NASAMS防空导弹系统。这套系统本来并不在台军年度军购计划之列,而是一种突击式采购,凸显出的是一种“急迫性”。
据公开资料显示,NASAMS防空导弹系统是一款中短程防空系统,它能发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地导弹及AIM-9X“响尾蛇”导弹,拦截中低空目标。台军采购的NASAMS系统搭配123枚AMRAAM-ER增程型导弹,其射程约50公里,射高14公里。台防务部门宣称,将把该导弹系统部署在台北和新北,用来加强空中防卫。从表面上看,台军斥巨资采购防空导弹是为了加强防御,但实则却是赖清德当局“倚美谋独”、“以武谋独”的又一铁证。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美国曾向与俄军交战的乌军提供2套NASAMS防空导弹系统,后来挪威和加拿大也向乌军提供了数套该型防空导弹系统。非同寻常的是,在美台签署军售协议后,美方表态将会尽快向台军提供NASAMS防空导弹系统,首套系统最快将在年内交货。由此可见,美方不仅想借此谋取暴利,而且还把台湾地区视为“战区”,并试图通过军售,给“台独”势力提供“虚假的安全感”。然而,这不仅会给台湾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也会让台海陷入更深的危机。
毫无疑问,赖清德一面从金门撤军,一面又紧急向美国采购防空导弹,显然不是向大陆示好,而是充斥着危险与算计的多重考虑。从军事方面来说,随着大陆国防实力的迅猛增强,大陆若想通过军事手段重新恢复行使对金门和马祖等离岛的治理权,简直就是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台军已经意识到,金门和马祖等离岛已经守不住了。因此,在那里部署的驻军越多,就意味着一旦有事,就会有越多的人员伤亡。所以,赖清德决定减少在金门和马祖的驻军。
有分析指出,如果“和统”可能丧失,大陆北平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先收回金门和马祖,而是会放弃传统的登陆方式,跳过金马等离岛直扑台湾本岛,并以导弹和无人机等远程袭击及直接空降等方式对本岛目标实施“斩首”作战。台军方甚至担心,离岛部队在战时不但无法发挥前沿作战的职能,更会沦为整体防御的沉重包袱。因此,赖清德决定减少离岛的驻军,并加强台湾本岛的防卫。
尽管台军减少在离岛的驻军规模,但不是全部撤兵。未来,台军可能会可能会在金门,马祖等离岛部署先进的远程攻击武器,加强对大陆纵深打击的威慑力。从政治层面来说,赖清德从金门撤军不是向大陆示好,而是有意加强本岛的防卫力量,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舍弃金门马祖岛,妄图并为“大决战”做准备。
早前场外配资开户,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对华表态称,美国不想与中国大陆开战。然而,美国又不断武装“台独”,挑战一中原则底线。可以说,美国在涉台问题上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那就是复制“乌克兰战争模式”,即由美国提供武器装备,甚至协助训练,但仗最终还得由台湾人自己打,美国不会冒着巨大风险与大陆发生正面冲突的,因为美方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对于赖当局而言,妄图继续推进“倚美谋独”,“以武谋独”进程,最终也只会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